澳洲新聞
 澳洲旅遊
 酒店預訂
 特價門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論壇
 澳洲同城

只養其牛,不取其地,中澳農業投資的N種方式

 
[經濟地產]     2017-04-30
核心提示:避開政策高牆,中澳之間農業投資仍然大有可為,這是從澳洲政府高層、商界、研究機構傳達出的共同聲音。中國將在澳洲未來的農業生產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未來真正的機遇將在哪些領域,又該如何把握?最權威的聲音如是說。只養其牛,不取其地,這是一傢名為BorderlessCattle(無國境之牛)推出的創新商業模式,主要面向中國富有消費者、高端餐館、營養食品企業及專門俱樂部。

核心提示:避開政策高牆,中澳之間農業投資仍然大有可為,這是從澳洲政府高層、商界、研究機構傳達出的共同聲音。中國將在澳洲未來的農業生產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未來真正的機遇將在哪些領域,又該如何把握?最權威的聲音如是說。 只養其牛,不取其地,這是一傢名為Borderless Cattle(無國境之牛)推出的創新商業模式,主要面向中國富有消費者、高端餐館、營養食品企業及專門俱樂部。

在澳洲的牛場上方將有無人機跟蹤拍攝畜群,本地農民可以對着鏡頭另一端的買傢與客戶實時地說上幾句中文,解釋自己是如何照料這些肉牛的。

公司的負責人,一位生於新加坡、有着澳洲教育背景的企業傢Yu Wei Siang表示,Borderless Cattle已研髮出配套的技術與企業運營機制,可以讓澳洲農民養牛、賣牛,卻不用擔心因為出售農地而受批評。

買到牛之後,Borderless Cattle的投資者可在自己的手機等智能設備上定期看到牛的健康狀況,待養成後再宰殺、加工、包裝到運送到中國,全鏈條“溯源”式地保障食品安全。

“我們的目標是為中國市場創造同出一種新的牛肉經濟”,Yu Wei Siang博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人不是去買牛場,而是買牛,將喂養與放牧工作外包給農民。這種模式對於本地農場主也更具確定性。 農場主把牛賣給Borderless Cattle,而後者負責管理整體過程。如此一來,“土地的主權性得到保全,牛肉質量也有保障,並且給消費者帶來‘可追溯性’”,Yu 博士說。這讓澳洲產品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概念,而不僅是一種食品來源或旅遊目的地。

據稱Borderless Cattle將在下個月正式推出這種跨境養牛概念,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Austrade)會參與其中,初期將在維州與昆州的農場推廣。 “中國人想要吃得更健康,在獲取食物時能夠控制供應鏈的更多環節,提高整體的透明性”,目前常駐上海的Yu博士如是說。這種高度覺醒的健康及安全飲食的意識在大城市尤其明顯。他提到,在上海,有一傢專注於確保消費者知悉其食品源頭的俱樂部,成員已超百萬人。由於農業土地觸及國傢核心利益,對於澳洲農業的投資如何避開敏感雷區,尤其受到兩國商界關注。

Borderless Cattle的跨境養牛概念不啻為貼合雙向需求的一種有益探索。

中澳農業經濟交往,從農產品貿易開始,到加工資產投資,再到土地等基礎設施資產投資,呈漸次升溫態勢。2015到2016年間,中國企業財團高調收購Kidman牛肉帝國十萬平方千米牛場的交易遭澳財長否決,凸顯出農地投資,尤其是農場土地買賣面臨的阻力。

澳大利亞政府對於外資入手農業土地有着明確限制,1500萬澳元以上交易均須接受審查,並且這個額度是累計,而非單筆交易。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避開政策高牆,中澳之間農業投資仍然大有可為,這是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ACBC)近期舉辦的“買下農場之外:中國對澳農業投資”峰會傳達的主要信息——兩國的企業傢與投資者應該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機遇。

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總領事趙建在峰會上演講時表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經濟髮展最快的國傢,並且將保持穩健快速增長。未來五年內,中國預計將會進口5萬億美元的商品,吸引600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而境外投資額也將達7500億美元,這將為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傢帶來更多資本、更多產品和更多機會。

這場中澳間的機遇盛宴將如何開啟,如何在農業領域綻放?正是峰會探討的主要議題。

只養其牛,不取其地,中澳農業投資的N種方式

“買下農場之外:中國對澳農業投資”峰會由ACBC維州分會(ACBC Victoria)主辦,得到審計稅務咨詢機構BDO、澳洲聯邦銀行(CBA)及澳洲注冊會計師協會(CPA)協力支持,吸引到澳中商界150餘名嘉賓參與。

澳洲企業如何利用中國呈現的機遇?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ASIALINK董事會主席、澳大利亞前貿易部長羅伯(Andrew Robb)見證了中澳自貿協議的簽署,他在峰會的演講中提醒澳洲企業,這份協議帶來了極有利的關稅優惠及市場準入,但這些機會最終也會為其它國傢獲得。言下之意:我們應當抓緊。 當前的外部條件對澳洲農業實為有利。羅伯指出,美國在特朗普政府帶領下,或許會繼續沿着貿易保護主義道路走下去,等同將機會留給了澳大利亞。澳洲的農產品可以在競爭減少的情況下專注於滿足亞洲市場需求。而如果特朗普落實減稅承諾,將刺激和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結果將看到美元受推升,而澳元下行,這將讓澳洲產品在出口市場更具競爭力。

羅伯表示,澳洲品牌在中國市場有極高聲譽,有着清潔綠色健康的形象。這種情況下,更應當注重產品的高質量,秉持生產的高標準。

對於中國企業投資澳洲,他建議應當關注農商業及服務領域的合資機遇。一則本地企業能得到資本支持,同時又打開了通往中國市場的大門。對於這點,現場的演講嘉賓多有提及。

中國將在澳洲未來的農業生產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與會嘉賓提到,澳洲農產品的出口目的地市場通常會成為外國投資來源地,而海外投資者往往十分耐心,願意花費較長時間來構建資產組合。未來澳大利亞將繼續依賴外部資本實現農業髮展。

澳洲農業研究院總裁基奧(Mick Keogh)在髮言時指出一點重要的區別:澳大利亞城市和農村地區對外國投資的態度並不相同,城市裹的人往往對這些投資活動更有抵觸情緒。需要資本的卻是紮根土地的農民。農業產出取決於生產力的提高,因為農地擴張的機會有限,這種情況下新技術及生產效率的提高對產量有着決定意義,而這些都需要資本投入。

基奧認為,未來產業的髮展將要求小型農場實現整合,人們要願意擁抱新技術,適應新的、較密集的生產體係。

中國目前是澳洲農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排在第二位的美國,重要性大約只有中國的一半。基奧提醒中國投資者,投資於澳洲農業時需要有長期策略,“快進快退”並不可取。 澳洲的農業生產體係與海外其它地區的並不相同。一個關鍵的成功因素在於,澳洲企業管理團隊的管理技能與經驗。那些成功的農業投資都是願意倚重本地管理團隊的成果。

與羅伯的觀點一致,基奧也十分認可合資合夥形式,這樣的投資風險較低,能夠將供應渠道與本地化的管理技術結合在一起。


中國公司在澳投資想要的是什麼?

澳洲農產品在中國的形象,除了清潔、綠色、健康,還有一條是代表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這是澳洲食品與農產品呈現在中國中產階層面前的四條寶貴特點。

澳大利亞有很大的空間來利用和髮揮自己在業務運營及財務管理上的技能與經驗,利用自己的知識產權、加工工藝與技術等。靠近亞洲的區位特點也給其帶來巨大的比較優勢。

新希望集團澳新公司的董事總經理、總裁道林(Nick Dowling)指出,2011年亞洲中產階層人口是5.25億,到2030年預計會增到32億人。消費支出的增長將由中國與印度驅動。

“澳大利亞的亞洲機遇主要是谷物出口,但未來,動物蛋白、加工食品及品牌食品出口會日益增長,並且帶來巨大利潤。亞洲人飲食與消費習慣的改變會促使牛肉等產品需求大增。 澳大利亞必須與其它出口國展開競爭,要取得勝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供良好、高效的投資環境,加強貿易優勢。”

FRIB主席:澳洲當前的外國投資圖景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涉及到外國投資時有許多敏感話題,如關鍵基礎設施、農業土地、住宅房地產等。澳大利亞外資委員會(FIRB)遵照國傢利益行使職責,並確保任何外部投資不會違背國傢利益。

近期,FIRB調整了農地及農業企業投資門檻,農地投資審核門檻是1500萬澳元,對農企投資審核門檻是5500萬,高於這個數額的交易無一例外,都要接受審查。

FIRB的董事會主席威爾森(Brian Wilson)指出,澳洲農業很大一部分資金必須來自於海外,因為有許多領域澳洲人自己並沒有準備好去投資。

在審核農業交易時,除了國傢利益,還有許多公眾和FIRB關心的方面,包括定價的透明性、關鍵基礎設施的開放使用程度,以及對當地社區會產生的影響。

FIRB成立二十年來,每年審核500-600件交易,這期間駁回的申請其實只有五件。但是,媒體對未過審的案件給予了遠遠更多的關注。

有半數的民眾認為目前澳洲的外資水平太高了。一小部分人甚至認為,應當禁止外資進入。威爾森認為,這是種情緒化的反應,沒有考慮到經濟方面的事實。

FIRB的目標是基於一係列標準審核投資提案,比如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對國傢安全與市場競爭的影響等等,其它還要看是否做到合法合規,以及投資者的聲譽品格等。

威爾森認為,澳洲公眾需要基於充分信息做明智決定。隨着時間推移,他們將會對外國投資更加熟悉和接納,前提是外國公司要做到運營透明。

澳大利亞公眾對中國在澳投資的“真實態度”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副理事勞倫瑟森(James Laurenceson)解釋到,根據調研結果,誠然有些公眾對中國投資表示抵觸,但情況並沒媒體描述的那麼糟糕。很清晰的一點是,不管對於來自哪個國傢的投資,人們最在意的是外資持股比例。從這個角度講,合資合夥不但從具有商業意義,也具有公共關係方面的意義。

目前中國對澳農地投資只佔到全部此類外資的很小比例,約5%,但增長十分迅速。

洛伊研究院曾調查過,人們對哪個領域的外國投資最不支持,毫不意外,農業高居榜首。澳洲農業需要投資,外資想要進來,公眾又十分抵觸的情況下,如何向人們解釋一項投資預計會帶來的積極影響,進而構建公眾信心就變得尤其重要。


實戰篇:外資企業如何做好公共關係功課

在峰會上,保健品集團澳佳寶的政府關係部門主管霍華德(Lyall Howard)與來賓分享了外國投資者如何處理政府與社區關係。他首先強調,澳大利亞對外資一直具有依賴性,而本土的投資機遇要遠遠超過國內可以提供的資金。比如,西澳皮爾巴菈的鐵礦產業首先是美國人出資支持的。澳大利亞有的是資源,但是沒有資本去建礦場、鐵道與機場等基礎設施。

“這種對外資的需求不會改變,但外資交易在執行起來需要與政府進行復雜的溝通”。許多情況下需要有專業人士打理所有層級的政府關係,保持溝通順暢。

霍華德提到了幾點“實用”建議:

首先本土企業與外資商談時不要遮遮掩掩。因為通常媒體會最先爆料,這正是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

另外,向政府部門遞投資提案時,往部長一級以上走,這很重要。參議院的後座議員很重要,當然,必須是在相應選區的議員

 國會議員代表的是身後的社區民眾,外資企業應該理解澳洲的社區政治,及堪培菈的形勢。

農村社區的受眾比較集中,外資企業要了解其面臨的聽眾。在農村僅11%的人出生自海外(城市中是26%),而農村地產交易量要少於城市,這就意味着他們對於腳下的土地和所在社區會有較重的依戀情結。

髮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