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
 澳洲旅遊
 酒店預訂
 特價門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論壇
 澳洲同城

澳大利亞種族歧視在危險擡頭

 
[時政新聞]     2017-09-01
圖為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TheUniversityofNewcastle,Australia)一方面緊盯中國抛出的巨額投資橄榄枝,另一方面懾於美國的立場,澳大利亞左右為難。究竟該走什麼樣的路,澳國內爭論不休。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一直對中國崛起及影響力心生恐懼,拒絕合作,無疑會讓自身的髮展放緩甚至停滯。

圖為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Australia)


一方面緊盯中國抛出的巨額投資橄榄枝,另一方面懾於美國的立場,澳大利亞左右為難。究竟該走什麼樣的路,澳國內爭論不休。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一直對中國崛起及影響力心生恐懼,拒絕合作,無疑會讓自身的髮展放緩甚至停滯。

原編者按:8月24日,有澳大利亞華文媒體爆料稱,紐卡斯爾大學一名印度裔講師在課堂上公開稱台灣、香港為“國傢”,遭中國留學生集體抗議後仍拒絕改口。在報道此事時,《澳大利亞人報》采訪的一名學者竟指責學生們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稱學校不能容忍這種對教學人員的“霸淩”,應維護學術自由。澳大利亞大學校園最近跟“中國”有關的事情好像有點多,墨爾本大學、莫納士大學出現“禁止中國學生進入”的海報,悉尼大學髮現“殺掉中國人”字眼的塗鴉。而在澳媒體上,有關“中國間諜滲透”“華商乾擾澳外交政策”的聲音也不時出現,讓人感受到一種“異樣”氛圍。在澳大利亞究竟髮生了什麼?《環球時報》特約記者韓靜儀是悉尼大學一名中國留學生,她講述了自己這段時間的切身體會和觀察。


“一定是真的,他們肯定都是間諜”

2015年10月的一個寒冷清晨,堪培菈的天空還只是蒙蒙亮。一組澳大利亞反間諜人員手持電筒,悄聲潛入一所空無一人的公寓。他們的目標是本地赫赫有名的華裔女性嚴雪瑞(SheriYan),她的丈夫曾是一名能接觸機密信息的澳官員。澳安全情報組織(ASIO)懷疑嚴雪瑞長期為外國從事間諜活動。

畫面突然一轉,同樣是2015年,在悉尼科技大學一幢設計感十足的現代化建築前,澳著名華裔富商週澤榮正在為自己捐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教學樓舉行揭牌儀式。儀式上,總督和多名澳政要應邀出席,週澤榮彬彬有禮地和這棟樓的建築師及政要們一同合影。

上述片段均出自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旗下紀錄片頻道“四角”與媒體費爾法克斯共同制作的《權力與影響力:中國共產黨如何滲透澳大利亞》。說起近段時間澳大利亞的對華情緒,不得不提這部紀錄片。該片今年6月播出,主要通過4名華人的例子來“揭露”中國對澳政治係統的“滲透”。

紀錄片播出前後,澳媒體都為宣傳該片造了聲勢。筆者最初沒有太關注,但後來髮現這部紀錄片很火。一名澳大利亞本地同學特意給筆者髮來視頻,問道:“裹面講的是真的嗎?”筆者同數名本地同學交流髮現,他們都看過這部片子,並相信裹面的內容。其中一名在地方政府部門工作的同學表示:“一定是真的,他們肯定都是間諜。”

筆者認認真真地看完全片,首先的感受就是一些澳大利亞人太草木皆兵了。但這部片子卻很能反映出澳大利亞當下的某些對華情緒。

澳媒體制作這部紀錄片,源於對在澳華人近年來積極參與政治的擔心。2015年10月,當有“社交皇後”之稱的嚴雪瑞因私人利益賄賂聯合國高官一案敗露並被紐約警方逮捕後,澳安全情報組織關注到她的華裔身份,進而決定搜集她與丈夫作為“間諜”的證據。

在一些人看來,許多在澳華人富商都有這種嫌疑。週澤榮和另一名華裔黃向墨被澳安全情報組織指名道姓懷疑。二人都是房地產開髮商,在向澳主要黨派捐款方面都出手闊綽。有澳學者直言他們“花錢買實力”“必然會對澳政治係統造成損害”;還有人宣稱,“他們與北京方面結成政治同盟,揮舞着成千上百萬的政治獻金向澳主要政黨購買上位之路、存在感和話語權”。

對澳大利亞媒體有所觀察的人能夠髮現,“中國插足澳大利亞政壇”這一說法,近5年間頻頻出現。隨着在澳華人數量和中國對澳投資金額與日俱增,澳大利亞人開始擔心這些中國資本的流向,更害怕本地政治生態受到不良影響。每一筆在澳華商的巨額金錢交易,每一名持綠卡的華裔名流的舉動,都令澳情報部門警惕。

實際上,一些華裔富商參與政治,其政治獻金被視為通往上層社會的敲門磚,這更多只關乎私人利益,而非澳媒體、政客所着力放大的“紅色屬性”。將商人的個人利益強行解釋成中國政府在背後施加影響,無疑有些捕風捉影。


“我在澳大利亞十年多,見過的種族歧視數都數不過來”

如果說華裔富商的大手筆交易和政治獻金還只是讓少部分澳政府人員感到苦惱,與日俱增的華人則真正讓普通澳大利亞民眾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今年6月髮布的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16年8月9日,澳總人口為2371萬人,其中華裔超過121萬人。除作為官方語言的英語外,普通話已然成為澳第二大語言,約有2.5%的澳大利亞人在傢使用普通話交流,另有1.2%的人日常使用粵語。

華裔群體多聚集在澳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悉尼墨爾本。較高的人口比例令澳本地人備感壓力。澳《每日郵報》曾在頭版刊登“歡迎來到中國城”中文標題,配以悉尼歌劇院的圖片,諷刺悉尼已被華人佔領。

來留學的中國人同樣絡繹不絕。中國是在澳留學生最大來源國,根據2017年澳教育局的統計,共有15萬中國留學生在澳留學,佔澳國際學生總數的30%。

“ABS”是悉尼大學商學院一棟教學樓的簡稱,許多本地學生卻稱它為“中國樓”。“真的,妳一進去看到的幾乎都是亞洲面孔,很多學生在說普通話。如果不是告示牌都寫着英語,我真會以為自己身在中國。”勞倫是土生土長的悉尼人,目前在悉尼大學商學院就讀研究生。“每堂課的同學基本都是中國人,這種感覺還挺奇妙的。我很喜歡我的中國同學,他們真的很勤奮,也很友善。”

和勞倫的熱情與親切相反,過多的中國留學生讓同為本地人的麥德琳產生了負面情緒。“(中國學生)太多了,他們會在自習室和圖書館拿書佔座卻遲遲不見人來,而且廁所裹到處都是他們貼的小廣告。我同意學校應該是各種文化有機融合、互相交流借鑒的地方,但他們的有些習慣讓我很難接受。”麥德琳所指的是張貼在商學院大樓廁所的各種中文廣告,其中不乏補課機構、留學移民中介及商店的聯絡信息和二維碼。

“本地學生已經算是很客氣了,那些沒工作的下層人士才最可怕。”談及澳大利亞本地人對中國人的看法,已經拿到綠卡的南希一臉無奈。她祖籍廣東,2006年舉傢移民澳大利亞,現在悉尼經營一傢禮品店。“我在澳大利亞十年多,見過的種族歧視數都數不過來。要麼是指責我們‘搶了澳大利亞人的工作,要麼是‘汙染了澳大利亞環境。我有時候也不明白,大傢都是移民過來的,無非是他們先來,我們後到,只有原住民才算得上真正的澳大利亞本地人吧!”

澳大利亞一傢民調機構2016年曾做過一份關於種族歧視的調查,在接受訪問的2.2萬名15至19歲年輕人中,有1/3表示曾遭遇過不公正對待或種族歧視,其中在日常生活中講普通話的華人遭到歧視的比例最高,達到90%。


從各種“中國入侵”到大國間的“夾心餅乾”

許多在澳華人都遭遇過種族歧視,筆者就曾在悉尼街頭兩次被當地人無緣無故咒罵——“妳們中國人都是垃圾,快點滾出悉尼,滾出澳大利亞!”雖然澳大利亞法律強烈反對種族歧視,許多法律機構也都願意為遭遇種族歧視的人提供援助,但真正站出來反抗的華人仍屬少數。

“無論從歷史還是文化傳統看,中國人都是非常溫和的民族。我們不願意惹事,也不希望事情鬧大。”胡烨(化名)是悉尼一名很有經驗的華人律師,對於屢增不減的種族歧視事件,他認為,很多案件都體現出澳大利亞人“白人至上”的心態。“我們要勇敢地向種族歧視說不,遇事不怕事”,他說。

在筆者看來,盡管澳大利亞校園最近出現多起歧視中國人事件,調查髮現是當地白人極端分子所為。可以說,赤裸裸的種族歧視還是小眾範圍的。而在校園之外,大部分澳民眾對中國人是友善的,但對小部分人來說,華人越來越多,公共場所中文標識越來越多,所謂“中國威脅論”已經滲透進一些人的生活中。像7月份的一個房地產博覽會,在悉尼一座地鐵站,只有中文廣告,這讓一些人覺得很不舒服,認為是“文化入侵”。

無論是澳當局對華商和中國資本的警惕,還是個別人對於華人的歧視,都折射出中澳關係的微妙變化。筆者注意到,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由於他的強勢和不按規則出牌,導致美澳關係有點緊。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一項民調顯示,約60%的澳大利亞人認為特朗普的一些政策使他們產生了反美情緒。即便如此,仍有超過75%的受訪者認為美澳近70年的聯盟對於澳大利亞相當重要。

對於另一個亞太強國——中國,澳外交戰略慎之又慎。眼下,中國的投資已引髮澳政府擔憂,當局逐步收緊對外商參與基建投資的篩查,尤其是港口、戰略重地附近的項目。不少澳大利亞人很想和中國人合作,但礙於美澳傳統盟友關係沒能實現。盡管澳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中國,一些對中國崛起本就持懷疑態度的人士仍然放不下戒心……

一方面緊盯中國抛出的巨額投資橄榄枝,另一方面懾於美國的立場,澳大利亞左右為難。究竟該走什麼樣的路,澳國內爭論不休。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一直對中國崛起及影響力心生恐懼,拒絕合作,無疑會讓自身的髮展放緩甚至停滯。

髮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