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
 澳洲旅遊
 酒店預訂
 特價門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論壇
 澳洲同城

祖國強大了 為什麼中國父母卻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出國?

 
[留學教育]     2018-05-15
不知大傢是否還記得,去年新州高考ATAR考試中獲得99.85高分(接近滿分)的華裔學霸DanielHu。這個出生於一個平凡的華人移民傢庭,父母早年移居澳洲時因為語言不通等原因只能屈就清潔工的辛苦工作,但Daniel的父親卻始終堅持每天叁小時查閱字典幫助兒子完成功課,最終幫助一開始在學校表現平平的兒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不知大傢是否還記得,去年新州高考ATAR考試中獲得99.85高分(接近滿分)的華裔學霸Daniel Hu。

祖國強大了 為什麼中國父母卻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出國?

這個出生於一個平凡的華人移民傢庭,父母早年移居澳洲時因為語言不通等原因只能屈就清潔工的辛苦工作,但Daniel的父親卻始終堅持每天叁小時查閱字典幫助兒子完成功課,最終幫助一開始在學校表現平平的兒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Daniel的故事,在華人圈裹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僅是因為Daniel的故事證明了,“寒門出貴子”這種事在澳洲真的可以髮生,更讓許多人開始思考:

從小就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出國,是不是也能得到像Daniel一樣的成就?


1.“只要孩子能出國讀書,就算他做清潔工也可以”

事實上,該不該送孩子出國,是一種在國內普遍見到的中產焦慮。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甚至在孩子剛剛上小學時就開始盤算,到底什麼時候才應該把孩子送出國?如果送,什麼時候送?送孩子出國,到底是為了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研究所所長阚凱力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阚教授3歲隨父母留美,回國後趕上運動,改革開放後又成為第一批公費留美學生,在斯坦福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可以說,阚教授不僅是他這個領域的專傢,對中外教育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阚教授對於“該不該送孩子出國”,講述了一個自己身邊友人的故事:

我有一個早年的“海歸”朋友,在國內辦了十幾年的公司,而且很成功。但是,他終於還是帶着全傢離開了中國。

我問他為什麼,他的答復是:為了孩子。他說,我們不是為了讓孩子將來成名成傢,即使做一個清潔工都可以。但是,要讓他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快樂的人。

祖國強大了 為什麼中國父母卻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出國?

朋友的這一番話,讓阚教授忍不住思考:為什麼會有傢長送孩子出國,卻不需要孩子成就偉業,只希望孩子安心快樂?

難道中國的教育,真的不能給孩子快樂嗎?中國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2. 天然的求知慾被毀掉了,教育的核心就壞掉了

阚教授說:在我上學時,尤其是小學和中學時,培養的是學生追求真理的好奇心。

但是隨着教育越來越功利化,這種求知慾也就被毀壞了。

如今的中國教育是什麼?上一個好的小學,是為了考上一個好的中學;上一個好中學,是為了考一個好大學。上一個好大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找一個好工作,包括掙錢多的工作和被稱為“鐵飯碗”的工作。

學習變成了一種追求功利的手段。課業負擔也把學生搞得疲憊不堪,天然的求知慾和學習的樂趣從根本上被摧毀了,教育的核心就壞掉了。

祖國強大了 為什麼中國父母卻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出國?

這在外國又是另一種光景。

在國外,教師會很好的引導孩子們的求知慾,並且從不會因為孩子說“不懂”表現不耐煩,反而是耐心引導,最後讓孩子們在求知的道路上滿足,滿足又轉化為動力。

在西方教育中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越優秀的孩子,越喜歡花更多時間學習。上課學的不夠,下課還會去針對優生的補習班,或者是去圖書館自己學習。

再比如說,中國的思想政治課一般會教孩子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區別,但卻不會教孩子們思考,為什麼唯心主義是不對的?要通過讀書、辯論和獨立思考,自己最後想透了才能得出結論。我覺得這些才是最有價值的教育經歷。

阚教授髮現:這種求知慾,不僅在中國學生身上越來越少,甚至一些孩子連真話都不敢說了。這樣的心態之下,中國孩子想要有個正常心態都難。怎麼辦?只能出國了。


3.學校到底是為老師服務,還是為學生服務?

阚教授還髮現,在中國,學校似乎是為老師服務,包括學生也是為老師服務的,這在大學中尤為明顯。

中國很多研究生都稱自己的導師為“老闆”,有些教授搞到了項目,然後把任務分配出去,讓學生給自己做項目,自己則“坐享其成”;

有的教授自己開公司,學生打卡上班,但最終拿的工資還不如實習生,甚至有的教授自己沒項目也沒工資,就把學生“租借”出去,學生的待遇跟包身工差不多。

祖國強大了 為什麼中國父母卻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出國?

而到了博士階段,甚至有一些導師堂而皇之的“賣學歷”。一個例子就是,美國一年只有叁萬多博士,現在中國博士一年都可以達到五六萬,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

全中國有多少“在職博士”?很多是國企老總、高管。他們很多都不會來上課,但又需要一個學歷讓自己能夠加官進爵,這就更助長了學術不正之風。

而導師們也不傻,收了這些“博士”的錢,教授就讓其他的學生替這些人上課、考試、寫論文,或者乾脆“外包”出去,這樣可以把利益最大化。


4.在孩子中考後,把孩子送出國

最後,阚教授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把孩子送出國的最好時機,是等孩子初中畢業完成中考後送孩子出國讀書。

因為這個時候,他/她對中國的文化和基礎知識已經接觸的差不多了,又不需要接受高考的折磨,浪費青春。

祖國強大了 為什麼中國父母卻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出國?

更重要的是,早一步把孩子送出國,更能方便孩子形成一個好的價值觀,變成一個坦率直爽的人,而不是兩面叁刀、口是心非的人。

但唯一讓人憂慮的是,似乎到了初中把孩子送出去還是太晚了。

曾經有這麼一個朋友,孩子還在讀小學叁年級,回來說班主任要生日了,向父母開口要錢買禮物。

父母詫異:不就是班主任而已,生日做張賀卡就好,為什麼還需要買禮物?

這個孩子只能告訴父母,因為班上其他的孩子都這麼乾。如果不給老師買禮物,那麼老師就會看不起他,同學們也會嘲笑他吝啬。

這種功利心的學習,其實早就滲透到了中國教育的方方面面,老師高高在上,學生本應該有的求知慾,好奇心和快樂的童年卻被打壓了。

這或許正是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盤算:到底該什麼時候送孩子出國的理由。

祖國強大了 為什麼中國父母卻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出國?


髮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