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
 澳洲旅遊
 酒店預訂
 特價門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論壇
 澳洲同城

澳車主停車場將人撞飛,竟獲網友力挺

近日,墨爾本的一個昏暗的停車場內髮生的一起車禍,意外地引髮了網友的爭論。

從Facebook上流出的視頻中,一輛奧迪車在停車場的拐彎處,將一輛自行車的車主撞飛到兩米開外。

本是奧迪車主撞人,理應全權為這場事故負責,但當這則視頻被上傳到社交媒體上市卻出現了“反轉”的一幕。

看過視頻的網友們紛紛為奧迪車主撐腰,指責自行車“超速”:

“他把停車場當成他自己的自行車專用道了。他才是有錯的那個。”

“如果自行車主多多注意自己的車速而不是忙着炫技,那麼他能輕易避開那個車。想象一下他可能以那個車速撞到一個小孩子!” 

“又是一個以為停車場內限速不適用於自行車的人。所有的停車場都規定車速不可以超過步行速度。也許他不懂這個規矩。”

“錯在自行車那邊。騎得超過限速還隨便亂騎。騎手應該負責。該是自行車們也注冊車牌的時候了!”

不過,也有人認為兩方都有錯:

“轎車主肯定是有錯,不過說真的,自行車主在以高速穿過繁忙的停車場之前真應該想想清楚。”

“轎車主乾了件蠢事,不過自行車騎手乾了一件同樣蠢的事。多數轎車主不會想到會有一輛自行車以那樣的速度穿過一個地下停車場。自行車應該擔起責任來,騎得時候看看那兒的環境……能見度差+岔路口=減速!”

也有少部分人為自行車主打抱不平:

“底線是……所有的司機都應該給前行的車/自行車讓行。我見過一些因為自行車事故造成的很嚴重的傷亡。我希望自行車主沒傷着,如果他傷了,他需要盡快提交TAC投訴,並且應該尋求法律建議。”

這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之所以能引起網友的熱議,甚至面對被撞飛的自行車主網友們還顯得有點“冷酷無情”,恐怕還是因為墨爾本的轎車主和自信車主們早就“積怨已深”。

此前,雙方早就已經“交手”過多次了……

點評

一:自行車 V.S 機動車 

早在今年5月初,布裹斯班就有一場自行車車主舉行的抗議活動。

50位自行車騎手在上班的高峰期把自行車扔在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自己躺在車邊裝死,整個路口看上去好像一個慘烈的“事故現場”。

這次抗議的髮起人Shelley Chen曾經在騎自行車的時候被汽車撞傷。她髮起抗議活動就是為了呼籲人們關注自行車的行車安全。

但是那次的抗議活動引髮了轎車車主的不滿,部分車主指責抗議者浪費納稅人的錢。

更有,五月底,9萬轎車司機聯名請願,要求修改交規,希望政府不再允許自行車並列騎行。

轎車司機們抱怨納稅人的錢浪費在昂貴的自行車道上,抱怨自行車阻礙交通流量,抱怨自行車經常在繁忙的馬路上穿行,帶來了安全隱患。

自行車和汽車碰撞的交通事故,經常是雙方之間口水戰的導火索,每次口水戰,都會圍繞着交規到底合不合理爭執不休。

近年來一些新出台的交規也在試圖規範雙方的行為。但是經常交規在雙方之間的調節作用可能會起反效果……

二:相互理解必不可少

澳洲的交通法規向來是比較復雜,通常也都傾向保護弱勢的道路使用者,也就是說交規一般的原則是汽車禮讓自行車和行人。 

比如今年7月,新南威爾士州就會實行新的交規,規定當汽車車速低於60km/h的時候,汽車需要和自行車保持1米的距離;當車速高於60km/h的時候,汽車需要和自行車保持1.5m的距離,否則駕駛員將會被罰款330澳元。 

這一交規很明顯是為了保護自行車車主的安全,試圖降低事故率。但是不少車主表示,即使意圖是好的,真正實行起來,如何保持這個安全距離呢?

很多道路又窄又擠,有時兩輛自行車並列騎行的時候,外側的自行車幾乎就要騎到機動車道上了,保持一米或者一米半的距離就意味着會把汽車擠入另外一個車道,反而會增加安全風險。

或者汽車只能等自行車先行,可是緩慢的車流又會加劇悉尼這樣的城市的交通擁堵情況。

自行車車主和轎車車主的積怨,不禁讓人疑惑,是否是不合理的交規加劇了雙方之間的矛盾。 

道路屬於每一個人,自然應該考慮到各方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和便利。對於更加弱勢的自行車和行人,政府自然應該制定相應的交規平衡他們的利益。

不過行車禮讓這樣的道路禮儀很難用硬性的交通規則去強制規定,即使有了硬性規定,在實行和監管起來都有很大的難度。

隨着澳洲人口密度的攀升,像墨爾本或悉尼這樣的城市交通壓力會越來越大。在道路基礎設施一時難以跟上、道路規則難以強制約束的情況下,解決自行車和轎車的矛盾,最終還是要落到個體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上來。 

自行車主應該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盡量不在車流中穿行,即使沒有規定,也盡量自覺單列行車。這不僅僅是為了避免給他人帶來困擾,更加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負責。 

汽車車主應該明白,一旦出現事故,自行車和行人可能受到的傷害遠比他們自己可能受到的傷害大的多。

因此他們應主動禮讓自行車和行人,上路的時候不急不躁,寧等叁分,不搶一秒,對別人和自己的安全負責。

結語

一起自行車和汽車的交通事故引髮了網友們的熱議。可以回顧,近年來雙方頻頻髮生口角,早就“積怨”已深。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要依靠合理的道路建設和交通法規的建設,更要依靠所有道路使用者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只有這樣,交通才能井然有序。

本文二維碼:
 
 
確認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