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
 澳洲旅遊
 酒店預訂
 特價門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論壇
 澳洲同城

為什麼說中國人分等澳洲人分類?

我們常說,中國是一個垂直社會,而西方是一個平面社會。可是為什麼這樣說,這樣情況是怎麼形成的呢?

其實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律法,人文形成的根基。

 1. 中國的“禮”

在中國,有一種東西叫“禮”。何為“禮”?恐怕可以說很長的篇幅。

簡單來講,“禮”最早是起源與氏族時代的祭祀風俗,許多記載表明“禮”與中國古代的祭祀活動有着密切的聯係,當時的了“禮“被披上了宗教色彩的神秘主義。

到後來隨着氏族社會的崩潰,封建制國傢的興起,在階級明顯分化之後,到週初,這個中國上古社會“由巫而史”的進程出現了質的轉折點,這也是“從神到人”的轉折點。

在這一過程中,著名的事件便是週公旦的“制禮作樂”,“禮”也踏上了世俗化、理性化的進程。

孔子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也在說明“禮”的宗教意味有所減弱,取而代之的是世俗化,理性化的社會等級秩序。

足見,中國文明中的“禮”,其所涵蓋的範圍極其廣泛,意蘊也非常豐富,不僅是交通天地鬼神的儀式係統,此乃宇宙秩序的外在顯示。

同時,也是傢族、社會、軍事、政治的行為規範與秩序表達;此外,還涉及到道德仁義的心靈秩序。

可以說,“禮”是一種包羅萬象的秩序規範,涵蓋形而下與形而上兩個層面。就此而言,這種“禮”,並非特指孔子倡導的週禮,更是兩千多年經由儒傢髮展起來的一套“倫理本體”的規範體係與倫理體係。

而這樣的“禮”也沿襲到今天的中國社會,所有人有無形的社會等級之分,有人情,有約定俗成,有心照不宣,耳濡目染,不能避免。

 2. 西方的“平面”

再說西方社會,對於這樣的以基督教為核心的西方文化,是不認同的。

在盧梭看來:“人與人原本是平等的,就像其它各類動物,在種種自然因素使它們身上髮生我們目前尚能觀察到的變異之前,同類的動物從來都平等一樣。

明代第一個來華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指出:國主於我相為君臣,傢君於我相為父子,若使比乎天主之公父乎,世人雖君臣父子,平為兄弟耳焉,此倫不可不明矣。

這就是說,既然上帝是所有人的共父,君臣父子,就沒有意義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不能否認,西方社會也並沒有絕對的人人平等,遠沒有實現。

我要說的是,在基督教的教義上,是承認並肯定“人人平等”這一最高原則的。

這樣的思維也影響着如今的西方社會。

3. 垂直和平面

比如在澳洲,朋友之間的首要因素就是愛好相同。許多人會跟街邊的流浪漢聊天,隨意的坐在街邊。

在工作之外,人們會抛棄自己所謂的“社會地位”,更真實的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是作為自己的一面。

但是,以禮為核心的儒傢思想,從來沒有將“平等”、而是將“禮”、將等差作為其核心價值。這恐怕就是儒學和基督教的根本差異,也是中國社會和西方之本質區別。

由於中國孔儒傳統意識形態的長期以來的頑固的影響,中國人之中的“等級主義”的“人人永遠不平等”意識的“痼疾”非常深刻,簡直就是刻骨銘心,終生不變。

許多中國人愛好“面子”,並不會過多接觸與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人,無形之中有一扇門,將自己和別人遠遠隔離。這並不是一個人的問題,究其根本,在於這個國傢千百年內形成流傳的“禮制”。

依靠傢族生活的群體主義與崇尚個人主義並沒有優劣之分,都是在長時間的政治,宗教影響下形成流傳,深深植根於如今人的思維之中。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分等,歐美人分類的原因吧。

本文二維碼:
 
 
確認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