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悉尼內西區一間華人肉店買筒骨,想煲上一鍋美味的濃湯。不料,剛回傢打開袋子,臭味就撲鼻而來,肉裹還鑽出3條蛆!
上週,韓女士就遇到了買筒骨“送”蛆的糟心事。當日,她立即將骨頭扔出傢,“不想蛆在傢過夜。”
涉事肉店經理予以否認,稱筒骨都在0℃冷櫃中存放,常常供不應求,出售的筒骨不可能長蛆。
$3.2買筒骨,沒有給小票
11月10日當日,趁着週六休息,韓女士搭火車到涉事肉店所在城區做身體檢查。
檢查結束後,已是中午12點,她尋思着買點菜回傢。
“我想煲筒骨湯。”韓女士坦言,這是她第一次買筒骨。平時裹,她比較少買菜,傢中偶爾喝的豬骨湯,也由男友負責買食材。
(圖片來源:網絡)
巧的是,火車站附近就有一傢肉店,韓女士剛好路過。
韓女士回憶,肉店並不大,右側有一排冷櫃,擺放着各式肉類。
當時,顧客僅有韓女士一人,為她服務的是一個個頭較為瘦小的華人男員工。
(圖片來源:網絡)
得知韓女士需要筒骨,也即豬腿骨時,“他走向一個小門,靠在門邊,拿了一些出來。”
韓女士說,她共要了4根,價格3.2澳元,員工按她的要求對半砍開。
韓女士稱,她沒有看見筒骨是否是從冷櫃中拿出。
“裹面有個很厚的塑料袋,袋口被擰了幾圈,外面還套了一個塑料袋。”韓女士說,以往都是在大超市買肉,從來沒有買過問題肉,因此當時並沒有打開袋子查看。
韓女士支付了10元現金。她表示,員工找零時並沒有提供小票,她也沒有主動拿。
緊接着,韓女士到附近買了幾把青菜,便搭火車回了隔壁區的傢。
打開袋子,肉中爬出3條蛆
“從肉店到傢,不超過半小時。”韓女士說,到傢後,她第一時間將筒骨放進了冰箱的冷藏櫃。
休息約2小時後,她從冰箱拿出筒骨,想先用開水涮一涮,去去腥。結果,剛打開塑料袋,就聞到一股撲鼻的臭味。
“像那種食物放了幾天的腐敗味道,也像是垃圾箱的味道。”回憶起當日的經過,韓女士仍十分“嫌棄”。
因為有些許近視,她盯着筒骨看了十幾秒,才髮現有些東西蠕動。
“肉裹有2條蛆!”韓女士在其中一塊筒骨的肉上看見了蛆,並立即拿出手機拍視頻。不料拍着拍着,第3條蛆從肉中緩慢爬出。
因為平時少買肉菜,擔心自己存放不當導致,她還將視頻分別髮給男朋友和同事看,讓他們給予判斷。
“從肉店回傢才半小時,不可能因為這樣長蛆。”“一定是肉本來有問題。”“今天不是很熱,蟲子不可能一時半會就長出來。”二人這樣對韓女士說。
韓女士說,這袋筒骨價格僅3.2澳元,她不想為此特地再跑一趟。此外,即便店傢願更換,她“也不敢再要”。
“我不是想訛錢,所以不打算對質了。”隨後,她也沒有檢查其他骨頭,就將一袋筒骨扔進了傢中的垃圾桶。
當日傍晚6時許,男朋友剛回到傢,韓女士立即讓他把筒骨扔出傢門,“不想讓蛆在傢裹過夜。”
韓女士的男朋友看了一眼垃圾桶裹的筒骨,也連連表示惡心,“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雖然及早髮現,但這3條蛆還是影響了二人吃晚飯。“覺得惡心,尤其是看回視頻後。”韓女士說。
肉店:供不應求,不可能長蛆
“如果員工明知是壞的還賣,那就很缺德了。”韓女士忿忿不平地說,如果員工並不知道筒骨已經壞了,那麼,店內其他肉類是否新鮮也值得懷疑。
她說,肉店所在區華人眾多,住着不少視力不好的老人,他們一個不小心,也可能買到不新鮮的肉菜。
因此,她希望向今日悉尼講述自己的遭遇,提醒其他消費者,日後買食材要留個心眼,“不要完全不看拿了就走”,也希望商傢能及早整改。
11月14日下午,今日澳洲App記者撥通了肉店的電話。
一位劉姓男士稱自己為肉店經理,並對事件作出回應。
“這不可能,我們的筒骨都是很新鮮的。”了解了記者的來電用意後,劉經理對韓女士的說法予以否認。劉經理介紹,一只豬只有2根筒骨,常常供不應求。“經常不夠賣,不超過3天就賣完了,一般2天。”
(圖片來源:網絡)
劉經理強調,筒骨都是放在0℃的冷櫃中,冷櫃一天24小時不斷電。而且,冷櫃平時都是緊閉狀態,“要拿貨了才打開”。
回應中,劉經理再叁否認售賣長蛆筒骨,“我們這間店開了好幾年了,從來沒髮生過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