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人的生活水平自一代人的時間以來首次下降。
澳洲國立大學(ANU)為澳洲新聞集團(News Corp Australia)所做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過去一年生活成本的增幅比收入增幅高出1.4%,自2013年以來則高出3.8%,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從未出現過的趨勢。

生活水平下滑主要歸咎於工資增長處於史上最疲軟水平。
ANU的副教授本?菲利普斯(Ben Phillips)在澳洲是研究生活成本動態的權威專傢。他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爆髮之前,工資漲幅通常是現在的兩倍。
“在生活水平方面,髮生改變的是,工資不再以3%或4%的速度增長,而是以1%或2%的速度增長,”菲利普斯說道。“今時不同往日了。”

ANU的分析顯示,與醫療健康有關的費用已成為澳洲大多數傢庭預算壓力的頭號來源。
包括醫保在內的醫療和醫院費用錄得自2007年以來最大增幅。新州的情況最突出,傢庭的醫療成本翻了一倍多,已達4000元以上。
澳人還將迎來一個打擊,從4月1日起,年度醫保費將上漲。原本3000元的保費將上漲120元。約一半的澳洲傢庭有醫保。
除了醫療成本長期上漲外,其他成本的大幅上漲令傢庭的情況雪上加霜,包括:房屋和汽車保險費用在全國範圍內大幅上漲;電費飙升。
南澳人對電費變化的感受最強烈,在過去十年裹,電費約漲了1200元至2300元,其中超過450元的漲幅是在過去一年中出現的。
2017年全澳上漲最快的單筆支出是燃油,平均每個傢庭漲200元以上,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等國紛紛減產。
菲利普斯教授表示,醫療和醫院費用比電費帶來的打擊更大,這一髮現可能會讓很多人大吃一驚。他說:“這是因為這些費用不像季度電費賬單那樣透明。”
“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大的開銷就是醫療和醫院費用。它只是沒有像電力和汽油價格那麼受關注,”他稱。
從國傢的角度來看,以澳元計算,對於一小部分人來說,有一筆費用比醫療、保險和電力費用帶來的打擊更嚴重。澳洲約有叁分之一的人租房。

而對於還房貸的人,下降的利率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澳儲行(RBA)的數據顯示,典型的房貸浮動利率比2007年低了3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很多人將會背負比十年前數額更大的貸款。而由於房價飛漲,那些正在拼命攢首付的人承受着沉重的經濟壓力。
按百分比計算,增長最快的成本是幼托和電腦相關費用。
在澳人的生活水平開始下降之前,自1988年以來澳人的生活水平上升了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