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
 澳洲旅遊
 酒店預訂
 特價門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論壇
 澳洲同城

修復加州教育”辦公室成立 為公投案征簽

修復加州教育”辦公室成立 為公投案征簽

12月15日,“修復加州教育”(Fix California Education)立法辦公室在橙縣新港灘市Newport Beach)正式開放,以推動《2022年教育儲蓄法案》(Education Savings Act of 2022)征集足夠簽名,列入2022年11月選舉的公投選票

週叁,法案的多位支持者在現場暢談對加州教育改革的意見。

教育資金分配

加州撥髮的教育資金並未涵蓋所有學生,《2022年教育儲蓄法案》提案作者蘭斯·克裹斯滕森(Lance Christensen)介紹說:“明年將在K-12教育上投入史上最高的1,240億美元資金,這是為600萬公立學校學生準備的。加州共有660萬名K-12年級的學生,而在公立學生之外,還約有50萬私校學生和10萬名傢庭學校學生。”

疫情以來,公立學校關閉一年多,加上現行教育制度上的缺失,讓很多傢長尋求其它的教育方式。克裹斯滕森認為,給孩子教育專帳並每年存入13,000多美元,能讓傢長和孩子做出最好的教育選擇。他說:“我們需要資助學生而不是那個係統。”

克裹斯滕森談到他們在2018年就考慮創建學童教育儲蓄賬戶,但未獲教委會批準,因此“現在我們需要獲得150萬個簽名,平均每天需要8,300個簽名”。

塞西莉亞·伊格萊西亞斯(Cecilia Iglesias)於2012-2018年擔任過橙縣聖安娜學區教委。她說:“30號提案曾讓我們獲得1.08億美元的額外資金,並在第一年拿到5千萬。教師工會知道後立即提出加薪16%的計劃,然後在叁年計劃裹,他們拿到了超過20%的資金。我們有錢,但卻沒能用到真正有需要的孩子們身上。”

引入競爭機制

“我們今晚從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那裹學得了很多,提醒我們(防範)法西斯主義和極權主義;而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傢。”前駐德國大使、國傢情報總監代理理查德·格倫內爾(Richard Grenell)表示,很多人放棄加州、離開了,留下的人不能只在場外看着什麼也不做。

支持提案者認為,建立儲蓄賬戶可以讓父母和孩子有資金選擇自己合適的學校,反對者認為這會分散公立學校的資金。

格倫內爾認為,美國有個很好的概念就是“競爭”,競爭能讓一切變好,包括學校教育,“解決不平等的最好辦法,是把錢給學生和他們的父母,讓他們去選擇適合的學校,讓好的老師得到最好的報酬。”

正在進行橙縣塔斯汀(Tustin)學區委員罷免征簽的辛迪·李(Syndie Ly)支持該提案。她說,學區開會時告訴傢長,他們正在采取措施提高畢業率。“我們學區的成績很低,學區采取降低標準的方式讓學生有個好成績。但當孩子們進入現實世界時,將沒有競爭力。”

跨黨派的《2022年教育儲蓄法案》要求在頭兩年先支持低收入傢庭,聯署者之一的康羅伊(Sagar Conroy)表示,法案獲得了多位地方官員的支持。她說,征簽單已經打印好,“我們需要妳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我很自豪能支持這一提案,這與妳是民主黨、共和黨和獨立人士等無關,這是關於學校、關於機會的問題”,前加州參議院民主黨多數黨領袖、洛杉矶社區學院董事會副主席、大學教授格洛麗亞·J·羅梅羅(Gloria J. Romero)說,“這是一個偉大的願景,通過所有人的努力,我們可以做到。”

“我們真的可以有所作為,我們的聲音應該被聽到”,第73區州眾議員勞麗·戴維斯(Laurie Davies)表示正在推出一個提案,如果學校不夠好,父母可以把孩子帶到另一個學校。戴維斯表示她們明年1月11日將在州議會會大廈前舉行支持“父母權利法案”(Parental Rights Act)集會。

兩個教育提案

2022年教育儲蓄法案》是現有兩個類似的教育公投提案之一,另一個是由“學校選擇(CA School Choice)”機構提出的《教育自由法案》(Educational Freedom Act)。該法案也建議給孩子建立教育賬戶,同樣允許父母為孩子選擇學校,然後資金會跟着孩子到學校──但兩提案的具體規定有點不同。

加州檢察長辦公室將兩提案都更改為相同名稱:《需要州資助宗教和其它私立學校的教育》(Requires State Funding of Religious and Other Private School Education)。目前,兩提案都在征集簽名中。

將競選國會議員的艾米·潘·韋斯特(Amy Phan West)表示:“作為叁個孩子的母親,我認為教育非常重要,我100%支持傢長們的選擇,這是孩子們通往成功之路的最佳途徑。”對於兩個類似提案,韋斯特認為,凡支持由父母決定孩子教育而不是依據住傢郵政編碼上學的人們,最好兩個都簽,以使兩項提案順利進入公投,屆時可再選擇。

 


本文二維碼:
 
 
確認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