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 注 澳 網 圓 澳 洲 夢 ▲
作者:留學雜志

根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4月4日,在美國紐約市舉行了一場近一年以來規模最大的遊行,數以萬計市民擠滿著名地標布魯克林大橋,要求停止仇恨亞裔。
當日,亞裔維權大聯盟聯合約200個少數族裔社團在曼哈頓福利廣場組織集會並髮表演講,隨後遊行隊伍穿過布魯克林大橋,來到布魯克林的卡德曼廣場集合,並在那裹繼續集會和演講。
亞裔維權大聯盟總召集人陳善莊在集會上表示,盡管過去100多年來亞裔為美國髮展做出了貢獻,但亞裔的權益至今沒有得到美國聯邦政府重視。他表示,亞裔不是替罪的羔羊,“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和髮聲,讓外界知道我們面對歧視、仇恨、暴力時所承受的苦難!”
紐約華人僑團聯合會主席牛紅在集會上表示:“希望所有的亞裔能夠走出來、站出來,為我們的權益髮聲。”牛紅說,紐約華人僑團聯合會當天也組織多個社團參加集會和遊行,旨在表明所有亞裔不再沉默,要停止仇恨犯罪和暴力。
此前,3月28日,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髮布了消息:提醒在美中國公民加強安全防範,警惕針對亞裔的歧視和暴力。
01
亞裔歧視,由來已久

作為一個移民國傢,美國原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相繼移民至此。18世紀前,英國在美國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1775年,爆髮了美國人民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髮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1787年通過美國憲法,成立聯邦制國傢。
根據華裔歷史學傢李漪蓮(Erika Lee)所著的《亞裔美國人的故事》,第一批來到北美的亞洲人是菲律賓的海員們。他們在15世紀後半葉乘坐着西班牙的船只而來,面對顛簸的洪流和船上惡劣的生存條件,一半的海員在途中死亡。當幸存者成功抵達西班牙的殖民地墨西哥後,很多人不願再重渡太平洋了。他們在阿卡普爾科定居下來,娶了當地的女孩為妻。
17、18世紀的亞裔移民主要來自於飽受殖民侵略的亞洲地區,在那個年代,無數中國人、印度人、韓國人和日本人穿越大半個地球,來到英屬西印度群島、夏威夷以及美國南部腹地做工。作為契約性的勞工或是“苦力”,他們每天工作10小時,每週工作長達6天,在5年或更長的時間內都無法獲得自由。
然而,在高壓力的工作之下,亞裔還飽受種族歧視的痛苦。根據李漪蓮所寫,在不同的時期,中國移民分別被叫做“老鼠”、“怪物”和 “豬”。美國勞工聯合會的主席曾直言,亞裔在美國所面臨着的問題可以被概括為“肉與米飯之爭”,或是“美國猛男”對陣“亞洲勞工”。
02
身份認同的艱難

對於在美國生活的亞裔群體來說,在國籍上,他們是美國人,在外表上,他們是亞洲面孔。因此,其中很多二代移民在身份認同上產生了疑惑。我是誰?我來自哪裹?我是美國人還是亞洲人?諸如此類的問題困擾着無數的亞裔美國人,而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歧視行為更是給他們的心靈蒙上了陰影。
對一代移民來說,他們成長在亞洲的文化環境中,接受亞洲的教育,思考模式、生活方式均在移民前養成。移民後,他們的國籍雖然改變,但仍保持着對祖國的眷念。然而,對一代移民的子女,即二代移民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他們從小接受美國的教育,在美國的文化背景下生活,可以說,除了無法更改的人種特征外,他們與其他美國人並無差別。但正是因為亞裔的人種特征,讓他們在學校、在社會上時常遭受別人的異樣眼光甚至是歧視、暴力行為。同時,在傢庭中,二代移民的父母可能會教授他們亞洲相關的知識,包括語言、文字、歷史等,他們被夾在兩種文化的中間,他們是美國人,但人種特征、原生傢庭、社群又使得他們無法擺脫原始族裔文化的效力。
以上種種造成了亞裔美國人的身份認同問題,而在此問題之外,是持續不斷的亞裔歧視和反歧視鬥爭。
03
Stop Asian Hate
反對亞裔歧視

根據“停止仇恨亞太裔”組織(Stop AAPI Hate)統計,從2020年3月19日至2021年2月28日,全美共髮生3795起針對亞裔的襲擊事件,比前一年高出了1000多起。駭人聽聞的數字背後是無數亞裔的血淚。
根據數據顯示,美國現在共有1800萬亞裔美國人,過去兩個多月以來,多名亞裔在槍殺案中死亡。2021年初,在美國奧克蘭唐人街,一位91歲的華裔老人無端被一名非裔男子突然從背後推倒。2月3日,紐約地鐵上,一名61歲菲律賓裔男性遭人用美工刀劃破臉。2月16日,紐約一傢面包店外,一名52歲亞裔女性遇襲。當天,紐約連續髮生至少4起針對亞裔的襲擊事件。2月26日晚,紐約中國城,一名36歲亞裔男子遭利器刺傷,傷勢危重。3月16日,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地區接連髮生3起槍擊事件,共造成8人死亡1人受傷,其中多為亞裔女性。此次亞特蘭大槍擊事件正是3月以來美國連續爆髮亞裔反歧視遊行的導火索,雖然警方仍在調查作案者的動機,並未確定一定與種族歧視相關,但受害者的身份已足以引起亞裔美國人群體的憤怒。
當地時間3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亞特蘭大髮表講話譴責針對亞太裔的仇恨行為,並強調沉默就是縱容犯罪。他表示,美國人民應該一起正確面對針對亞裔的傷害,反對仇恨,對抗歧視,阻止暴力。
3月20日,全美掀起“停止仇恨亞裔”大遊行,並持續至今,幾乎每個週末都會爆髮亞裔反歧視遊行。遊行的目的並非是出於私心或經濟原因,而是為了讓更多人聽到亞裔的聲音,讓亞裔美國人能夠獲得他們本應擁有的合法平等權益,讓亞裔孩子在學校不受歧視和霸淩,亞裔成年人在工作中不因人種而被輕視,遭受不公平待遇。

亞裔歧視問題髮展至今,已有百年,而近日反歧視遊行的背後,是亞裔美國人長久以來遭受苦難的一次集中爆髮。未來,亞裔反歧視的道路還要走多久,無人可以給出明確的答案,但只要歧視還存在,反對的聲音就會一直響起,人們就會繼續為爭取平等權益而努力。
另外,留學君在此提醒在美中國公民,廣大在美中國公民包括企業員工、留學人員、華僑等請務必加強安全防範,警惕針對亞裔的歧視和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