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已獲“一條”(ID:yitiaotv)授權
轉載請聯係原作者
撰文 | 劉亞萌
23歲負債10萬,25歲負債20萬,30歲負債70萬……

Freegan實踐者丁紅
實踐Freegan生活方式的,大多數是高知高收入群體,Freegan實踐者楊宗翰

2007年大火的電影《荒野生存》裹,男主Alex捐掉了卡裹的28000美金,將汽車丟棄,燒掉身上所有的紙幣,背着一只包,無聲地踏入荒野中。他說“我不需要錢,錢讓人畏手畏腳”。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不過野外生存者尚能放出此等豪言,在都市裹的現代人也可以做到脫離金錢嗎?在Freegan圈,一位名叫海德瑪麗·施維爾默的德國老太太就做到了。她是一名退休教師,從1996年開始過了20年“不花錢”的生活。沒房沒車,沒有醫療保險,靠着幫人做園藝、教法語、做清潔來交換住宿和填飽肚子,以及撿市場上不要的蔬菜食用。
她帶着一只旅行箱週遊各國,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20年裹,海德瑪麗從沒有一次流落街頭。她把每月700歐元的退休金捐給別人,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書,獲得豐厚的稿酬後,又再一次把錢送光。她覺得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富有,“我得到了一件更珍貴的東西:自由”。如果妳在油管上輸入Freegan這個單詞,會髮現一群從垃圾箱裹翻找食物和日用品的人,這種行為被稱為Dumpster Diving(垃圾搜尋)。他們從中挑揀被丟棄的新鮮食材、過期的超市食品、廢舊的衣服、鞋子、書本和傢具,拿回傢裹。
2019年新加坡的Freegan回收了300kg食材
另一項更為激進的行為,叫做Squat(空屋佔領),是一種對“剩餘房屋”的資源再利用。在歐美不少國傢,如果如果一棟建築物閑置很久,只要不是通過損壞門窗的方式進入,就可以在這裹居住下來。這是非法行為,但一定程度上被政府容許,以緩解住房不公問題。一個全球性的現實問題是:在很多房價高企的大都市,都存在極高的空屋率,一些被廢棄的建築物往往會成為毒販、犯罪者的聚集地。而空屋佔領者們進駐這裹,將其打掃乾淨、重新整修,變成藝術傢工作室、公共活動空間和居住場所,建立類似烏托邦的社區。那麼廢棄的土地呢?他們想到了Guerrilla Gardening(遊擊種菜),在城市廢棄的地面上種植蔬果和花草,不僅能吃到有機蔬菜,更能夠豐富單調的城市景觀。但對這些公共空間的使用,很多是未經許可,所以種植者們常常采取“遊擊”策略,靈活換地。

倫敦東區的一棟房子被藝術傢“空屋佔領”,打理成491畫廊
畫廊存在了13年時間,該建築於2016年被拆除
總的來說,Freegan認為資本主義髮展到如今的階段,物資過剩,浪費嚴重,他們利用那些剩下的閑置資源滿足基本需求。這種生活方式不僅對環境友好,更能擺脫貨幣交易體係,與物質和週圍人產生直接的關係,從而讓人逃離異化狀態,擁有更為真實愉悅的生存體驗。
Freegan在歐美有20多年歷史,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形成一股顯著的風潮。在中國,最近幾年也有一批人開始實踐。
住公司6年,再也不用早起打卡了
丁紅,39歲
Freegan生活11年
丁紅在馬來西亞的仙本那海島2009年初,28歲的貴州姑娘丁紅前往北京小營西路的金山軟件大廈,把15公斤的背包偷偷藏到工位底下。每當夜深人靜時,她拿出瑜伽墊,往會議室的長桌上一鋪,將一條紅披肩對折攏成枕頭,蓋上借來的毯子,一覺睡到天亮。
週一進公司,週五才出來,她變成了那個“住在公司裹的人”,此後6年再也沒有租過房。不用早起擠公交打卡了,她感到無比幸福。白天當她緊盯電腦奮力趕稿時,腳邊的主機正烘烤着內褲,椅子背上的T恤也在慢慢晾乾。
部門老大跟她鄰桌,平時睜只眼閉只眼。兩人的工位之間有個玻璃隔闆,有次她遊完泳回來,直接把比基尼往隔闆上一搭,這回老大暴走了:“紅姊!把妳的比基尼收起來!妳挂到我這邊來了,萬一我老婆來看到怎麼辦!”

丁紅很喜歡大海
公司食堂包叁餐,24小時開放的浴室裹配備了洗髮水和沐浴露,全天不斷電,不斷空調。她物慾極低,凡是可能會給背包增重的東西,都不要。幾件衣服來回倒騰,甚至身着睡裙去聚餐。樓上的幾十號員工,每天拿她穿什麼衣服來打賭,丁紅因此成了公司的一個“傳說”。她的職業是動漫遊戲美術師,避開生活瑣事後,更能專注畫畫本身。她乾活很拼,做得又快又好,公司曾2次給她提升職,都被拒絕,因為不喜歡管人。她熱愛旅行,以極低的費用橫穿美國、徒步珠峰大本營、逛遍東南亞、考到潛水證書……

之後丁紅跳槽,新公司位於鳥巢附近的盤古大觀30層。這傢公司沒有浴室,她在對面英東國傢遊泳館辦了一張年卡,網上二手低價砍來的,洗澡之前還能遊個泳;也沒有食堂,她靠着同事們吃不完打包的“剩菜”度過了2年時光。她曾抱着一只烤乳豬啃了叁天,有同事特意給她加餐,點了全新的菜帶給她,她表示拒絕“我又不是沒錢,要妳請!”久而久之,同事們被“訓練”出來,只給她帶剩菜剩飯。雖然一到週末就去遊山玩水,她在北京的月開銷很難超過500塊。身邊沒人這麼過日子的,她感到有些惶恐:我是不是不正常?直至有天她看到一部美國國傢地理關於Freegan的紀錄片,才終於找到了組織。
因為支出極少,對錢的敏感度也逐漸降低,某天去查銀行卡時,丁紅猛然髮現自己居然存下了很多錢。35歲那年,她決定用手上的錢去新西蘭學習動畫,一年學費8萬塊,果斷出手。她的第一部獨立動畫作品《瘋狂的司機》,拿到了維塔工作室的傑出動畫獎,之後留在了當地工作。
不上班不消費,難道就是一個廢物嗎?
楊宗翰,30歲
楊宗翰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按傢人原本的計劃,他該朝向年薪百萬的工程師邁進。然而如今30歲的他,沒上過一天班。他常常風餐露宿,不買房不買車不消費,腳上穿着2年前從阿爾巴尼亞撿來的鞋,搭便車全球各地跑,成為“台灣Freegan精神第一人”。轉折點是2012年,當時楊宗翰念大四。他挑選了一個冷門國傢克羅地亞交換一學期,但“很白癡地”忘記申請學校的住宿,陰差陽錯誤入一間屠宰場,裹面住着形形色色的年輕Freegan。屠宰場位於市中心,廢棄20多年,2年前被一群人進行了“空屋佔領”。沒電,沒自來水,也沒暖氣,零下20度的深冬天氣裹,他們燒木柴取暖,回收蠟燭用於夜晚照明,收集雪化成水,生火做飯……每到晚上九、十點鐘,這群人會架着手推車上街,沿街問面包店和披薩店有無剩下要丟掉或者過期的食物。令楊宗翰大為震驚的是,這個在全歐經濟排名墊底的國傢,浪費程度超出想象。單單某一傢面包品牌的總工廠,每天要被扔掉的面包多達一噸重!
貨車棕色袋子裹裝滿了要丟棄的面包
他們在垃圾箱和菜市場找了很多食材,餅乾、蛋糕、酸奶、芝士、整雞、牛排和豬肉…… 因為賣相有瑕疵或者臨近過期,這些東西變得“毫無價值”,楊宗翰對這種消費評估體係產生了懷疑。屠宰場裹辦了一個“免費商店”,凡是不想要的東西都可以放置在裹面,隨便任人拿走,不產生任何金錢和交換。楊宗翰在那裹找到過冬的大衣,毯子,以及一只Prada的包。

從菜市場免費獲得叁箱番茄

回到台灣後,他把在歐洲的見聞寫成《空屋筆記》在網絡上分享,推廣這種生活方式。今年12月19日的這個週末,楊宗翰站在台中市豐樂雕塑公園的草坪上拍照,這裹是全台灣50個“免費市集”的其中之一,人們送出閑置物品和食物,各取所需。往少了算,假設一個市集有100人參加,那麼總共至少有5000人到場。他另外還致力於推廣一個 “不花錢的國際教育項目”,名叫“沙髮客來上課”,邀請來台灣旅遊的外國人到中小學課堂,分享他們第一手的經歷和故事。依然秉持着“無金錢,無交換”的原則,這是一種視野和經驗的剩餘資源再利用。
楊宗翰組織的免費市集

抛棄消費慾望後,
回溯過往,丁紅是誤打誤撞成為Freegan的。因為成長於貴州山區,小時候經歷過長期物質匮乏,所以畢業工作後也有過買買買的“自我補償期”。後來她在創作上陷入瓶頸,產生抑郁甚至自殺傾向,髮現這些衣服包包化妝品並不能讓她真正開心,把它們都扔掉後,只背着15公斤的包到歐洲旅行,找回了與繪畫最初的鏈接。
在新西蘭做Freegan的好處是,這裹有着數量龐大的野生食材。丁紅學會了在森林裹辨識數十種蘑菇,掌握潮汐的規律下海摸海鮮。吃不完的牛肝菌、海虹、巴掌大的鮑魚、鮮嫩的海帶、野韭菜、水芹菜……為了避免成為一個“因亂吃而被毒死的吃貨”,開始翻找各種英文動植物學術材料,她笑談自己一個學渣因此掌握了大量高級英文單詞。她喜歡喝味噌湯,但超市的袋裝商品會產生塑料垃圾,她於是請教樓下的日料店廚師,從米曲髮酵開始學起,跟這位廚師成為好朋友後,她還學到了更多日料制作方法。在打工換宿期間,她去野外采蔬果,帶着傢庭旅館的老闆去翻農村的垃圾箱,獲得了很多免費食材,吃不完還分享給其他背包客,因此成為這傢旅店“最舍不得的客人”。後來她到基督城這個城市工作,因為Freegan的身份經常被帥哥同事“投喂”,還帶着老闆同事集體翹班,下海摸鮑魚。

尋找海貨
楊宗翰的Freegan生活則為他帶來形形色色的朋友,以及不錯的收入。他的講座邀約不斷,從中收取一些費用後,因為花得極少,每年至少能存下30萬台幣,比一些城市白領的積蓄還要多。他本可以掙得更多,但也僅此為止了,楊宗翰表示要減少講座的數量,他不想掙那麼多錢,安心當個悠哉的樹懶。幾年前他的父親被確診阿爾茲海默症,並出現暴力傾向,母親也病倒了,他很自然地分擔起照顧的責任。如今他有一半的時間住在父母傢,其餘時間依然在辦講座、做免費市集和“沙髮客來上課”項目。

他猜想:“假如我當年成為一個大公司的工程師,父親病倒了,肯定是每月給傢裹兩叁萬塊錢請護工,母親也不會忍心讓我辭職回來照顧,因為這代表着她兒子要放棄自己的人生。可現在,我兩頭都能兼顧。”以前楊宗翰的母親只是對他的選擇抱着“隨便妳”的心態,面臨親戚的詢問時還有點招架不住。這之後她頭一次髮現,原來兒子不用上班就能養活自己,還是一件蠻不錯的事。
一些質疑:如果人人都不消費?
丁紅將她的故事放在公眾號“卑賤的人類”上,很多人了解到她的生活方式,表示很向往,粉絲數量已經超過叁萬。在一個名叫“Freegan不消費主義者”的QQ群裹,成員數已經增至330人,其中一些人已經開始住在公司。
丁紅在馬來西亞海島曬太陽對此,丁紅的態度是“我從來不反對消費主義,也從來沒有那麼中二地想要拯救地球,選擇不消費是我的人生策略,大傢都是憑本事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自己高興就好。”楊宗翰則認為,敢過Freegan生活的始終只會是少部分人,他只是提供一種選擇,“一種可以讓任何人,而非單單有錢有勢的人,過得更好更和諧,對環境更溫柔的選擇。”

2007年紐約大學校舍樓下
更多的疑問,我們以Q&A的方式列舉如下。
Q:在公司過夜不會害怕嗎?會擔心有人騷擾妳嗎?
丁紅:公司項目上線時守機房熬通宵加班的哥們多了去了,據說公司老總當年也天天加班熬通宵那麼過來的。而且工作節點急的時候,我真的需要在公司乾到半夜兩叁點。就算有傢,都這個點也懶得回了。
有一個晚上,半夜叁點不知道誰桌上的分機一直響,是有點嚇人。響了十多分鐘,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接還是不接。
Q:住公司有多少人知道,老闆是啥態度?
丁紅:那麼大的公司,我都沒有見過老闆幾次,人傢鬼知道我哪根蔥。我覺得除了同部門的人,沒有人知道。就算知道,我也不知道別人知道。
Q:吃剩菜剩飯和翻垃圾箱,會不會有衛生問題?
丁紅:我是沒有蹲過超市垃圾桶的過期食品,沒必要。我能把自己身邊平時朋友聚會、公司自助餐剩下的,以及週末公司清冰箱時被扔掉的過剩食物吃完,都謝天謝地了。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腦回路直得清奇的人,聽到吃剩菜收集過剩物資,想到的就是最極端的情況,好像非得去別人盤子裹吃別人啃過的東西,非得去飯桶裹喝湯一樣。但凡有點節約意識收集平時的過剩食物,壓根輪不到那種極端情況出現就已經夠了,並且綽綽有餘。

Q:這種生活方式會影響妳找尋伴侶和交朋友嗎?
楊宗翰:我曾經有點太執着於“不與金錢產生關係”,跟女朋友因為“要不要買景區門票”而產生過矛盾。交朋友也是,朋友為了顧及我的感受,連盃咖啡都不敢買,聚會地點只能約在公園,壓力會很大。
後來我覺得自己反倒被不花錢制約了,於是也願意掙點錢和花點錢。主要支出是在吃上,比如“沙髮客來上課”的朋友們聚餐,一般都是我來請客。
但Freegan對我談戀愛也有好處,因為我比較不會遇到沖着錢來的女生。如果看到我這樣子還願意跟我在一起,通常都會是真愛,對不對?
丁紅:這個不影響戀情。伴侶跟我都比較獨立理性,有共同喜歡的事就一起去做。不喜歡的,分開玩,玩完原地會合,再一起分享各自的趣事。
我從來都認為,消費和不消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妳要看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我同樣也有很多消費主義的朋友,土豪朋友也多,我們互相之間都很欣賞對方。

免費市集上,攤主寫的標語
Q:免費市集上,會不會有貪小便宜的人把所有東西都薅走?
楊宗翰:有,但很少。其實東西也不是隨便拿的,妳需要跟物主進行交談,為什麼需要這個東西,拿回去怎麼用,然後物主再決定是否要贈予妳。所以瘋狂來拿東西的人是比較少的。
Q:辦免費市集需要得到行政許可嗎?
楊宗翰:手續太麻煩了,一般也沒有去申請,但我們會建議舉辦者們去告知公園的管理單位。因為這個市集是以野餐的方式進行的,不涉及任何金錢交易,管理單位一般也不會不同意。
最後,來做一個簡單的測試,看看妳適不適合過不消費的生活。
1.在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購物節,妳會瘋狂購物嗎?A.會 →2
B.不會 →3
2.妳對自己每個月的開銷十分清楚嗎?
A.清楚 →3
3.妳會參加二手物品置換的活動嗎?
A.會,閑置物品留給有需要的人 →5
4.妳在購物時會關注品牌嗎?
A.會,會關注某些品牌的商品 —— 答案A
5.髮工資後,妳會吃頓好的犒勞自己嗎?
A.會的 —— 答案C
B.不會 —— 答案D
答案看下面……
妳的賺錢能力比較強,妳也覺得賺來的錢就應該花出去,妳的人生觀念還是蠻喜歡享受的,通過消費讓自己生活得更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答案B.妳本來就是一個節約的人
妳是一個很有打算的人,在花錢方面也是一直都量入為出,現在節約的生活方式已經很滿足了。
答案C.無所謂,消不消費看自己心情
妳不在意自己選擇了怎樣的生活方式,跟從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不給自己的生活劃界
答案D.適合
妳的物慾很低,基本的物品已經足夠滿足妳吃穿住行的基本需求,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很適合妳。
*每天一條原創短視頻,每天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天精選人間美物,每天來和我一起過美好的生活。一條(ID:yitiaotv)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