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
 澳洲旅遊
 酒店預訂
 特價門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論壇
 澳洲同城

ofo小黃車撤出澳洲:一場不意外的共享單車出海結局

 
[社會新聞]     2018-07-13
8個月前,ofo澳洲前策略執行長ScottWalker在抨擊競爭對手oBike和Reddy“像牛奶工一樣”亂扔共享單車時,或許並未想到自己所在的公司也會殊途同歸。“這些運營商沒做好充足準備就沖進市場,把秩序搞得一團糟,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困難。”ScottWalker當時向澳洲媒體抱怨道。

8 個月前,ofo 澳洲前策略執行長 Scott Walker 在抨擊競爭對手 oBike 和 Reddy“像牛奶工一樣” 亂扔共享單車時,或許並未想到自己所在的公司也會殊途同歸。

“這些運營商沒做好充足準備就沖進市場,把秩序搞得一團糟,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困難。”Scott Walker 當時向澳洲媒體抱怨道。

2017 年 10 月 24 日,經過半個月在阿德萊德試運營後,ofo 宣布正式入駐澳大利亞悉尼

2018 年 7 月 10 日,ofo 向澳洲各大媒體宣布:根據公司 “戰略性決定”,將在未來 60 天內逐步結束在澳大利亞的運營,最終撤出澳洲市場。至於是否有更具體的原因,ofo 也一直未對界面新聞做出回應。

“在這過程中,ofo 共享單車將被逐漸移除並放置到倉庫中。”ofo 一位髮言人表示,這對 ofo 並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ofo 澳洲將負責任地進行善後工作,並 “以國際視野聚焦優先市場”。

Scott Walker 並未見證 ofo 在澳洲的尾聲一幕。今年 3 月,他離職了。

ofo 共享單車,界面記者攝於悉尼街頭


水土不服

“這(ofo 撤出澳洲)是遲早的事。” 澳洲 ofo 用戶、互聯網公司 Ansarada 產品經理 Rebecca Cooper 在推特評論道。

“我用過好幾次 ofo 共享單車,感覺特別好用;但漸漸地髮現越來越難找到車,因為最終髮現它們的地方不是在水溝裹,就是像這樣堆成山。”

推特截圖


共享單車登陸澳洲會遭遇很多挑戰,但這個難題或許是最出乎運營商們意料之外的:用戶教育,或者不客氣地說,用戶素質問題。

與中國共享單車被據為私有的問題不同:在悉尼墨爾本,大量共享單車被惡意破壞,它們不但沒有被妥善上鎖及擺放,而是被扔進河裹、火車軌道邊,堆在街角,甚至掛在樹上。

共享單車也因此遭到當地居民強烈反對,認為它們是 “移動障礙物”,是 “絆倒行人的隱患”。

在 ReddyGo、oBike、Airbike 等共享單車進入悉尼短短 3 個月內,悉尼市政廳就收到了 29 個對共享單車的投訴。oBike 進入墨爾本後,更因為收到的投訴太多,而被維州環保局(EPA)勒令整頓,否則將開出每單高達 $3171.4 的罰單。

有了前車之鑒,ofo 在進入澳洲市場時信誓旦旦保證,將比其他運營商 “更負責任”。

的確,ofo 提出了很多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根據悉尼六個區議會出台的《指導原則》,引入 “地理圍欄(geo-fencing)” 技術來劃分停車區域,同時配備經驗豐富的本地化運維團隊,確保單車有序停放並及時維修。當然,在人力成本高企的澳洲,這也增加了 ofo 的運營成本。

“我們在每個市政廳的範圍內提供 25 到 30 個推薦停放區,並在一些停放區附近有監控錄像,以監視那些破壞者。”Scott Walker 當時向公眾介紹道,用戶通過 ofo 的 “電子圍欄”GPS 衛星定位技術,可以通過 “建議停車區域” 找到最合理的停車區域。

ofo 推薦停放區,ofo 官推配圖


一旦用戶試圖把車停在指定區域之外,用戶的信用積分就會被扣除;在扣除一定分數之後,用戶就會被菈入黑名單。

“這就是我們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做法:從第一天運營開始,就積極主動地尋求最佳運營方法。”Scott Walker 說。

然而,“最佳運營方法” 只稍微推遲了 ofo 退出澳洲市場的時間。

在新加坡共享單車公司 oBike、本土公司 Reddy Go 上個月相繼宣布從澳洲市場撤出之後,ofo 也難逃相同命運。

被亂放的摩拜和 ofo 共享單車,界面記者攝於悉尼街頭


供大於求

如果說管理用戶很棘手,更深層次的問題或許在於供大於求的供需不平衡問題。

共享單車運營商們在進入市場時都相信,在澳大利亞共享單車的出現能夠很好的瀰補交通出行的空白,同時短途點到點出行解決方案也有着很大的市場。

然而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感受卻非常不同。

“(ofo 退出澳洲)不意外啊,因為用的人確實不多。” 在澳華人 Mandy 告訴界面記者,平時幾乎看不到本地人在用共享單車,她認為主要原因是在澳洲生活通勤不是很需要共享單車。

“在國內,騎小黃車通常是接駁地鐵與公司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公裹左右、步行有點遠打車又沒必要那種情況。但在澳洲工作地點通常就市中心那幾個區,坐火車地鐵都可以直達,墨爾本 CBD 還有免費電車;而如果在郊區工作,那肯定都開車了。”

Mandy 表示自己用過幾次共享單車,體驗都一般,“澳洲地勢不平,起伏很大,很多時候不適合騎自行車”。

悉尼華人留學生小 J 也有類似的感受,他告訴界面記者:“用共享單車的人不多,因為感覺不是很方便——車很少,還要戴安全帽。澳洲不像中國街區這麼密集,交通主要靠汽車火車,自行車的用處太小了。”

在澳洲騎共享單車要戴頭盔,界面記者攝於悉尼街頭


事實上,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今年 5 月的一項研究就髮現,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共享單車使用率最低的國傢之一。

悉尼,共享單車平均每天被使用 0.3 次,而在其他國傢,這個數字通常為 26 次不等。

行業及市場研究機構 IBISworld 資深分析師 Kim Do 曾向澳洲新聞網站 News.com.au 談論過這個問題,她認為 ofo 等共享單車在澳洲市場陷入泥濘的最主要問題,就是供大於求。

“去年多傢共享單車新創公司湧入市場、爭奪用戶,然而共享單車用戶卻沒有隨着單車數量的增加而增長,導致出現現在的局面。”Kim 說道。

此外,人口基數較小也是造成供大於求的原因。據澳大利亞統計局(ABS)人口普查數據,截至 2016 年 12 月全澳人口數接近 2500 萬,比國內一線大城市人口多不了多少。

而且在人口的分布層面澳洲與中國不同,居民大部分分散在市中心以外的郊區。譬如,墨爾本 CBD 只有 36 平方公裹,覆蓋的人口數量只有約 14 萬人左右。

今年 3 月,ofo 官方 linkedin 賬號髮布了一條推送,慶祝 ofo 進入悉尼市場以來達成 32 萬總使用次數。

然而據 QuestMobile 數據統計,ofo 全球用戶 2018 年 5 月總使用次數高達 9.62 億次。


政府的阻力

壓倒共享單車在澳髮展之路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許是澳洲各地政府的態度。

相比中國、新加坡等政府,澳洲地方政府對共享單車始終抱着可有可無、有所保留的態度。

以 oBike 為例,當 oBike 的共享單車遭遇嚴重破壞時,墨爾本政府並沒有給予 oBike 太多耐心和支持。墨爾本市長甚至表示,如果 oBike 不能管理好共享單車,就會被取締。

政府這樣的態度,歸根結底是因為共享單車的髮展模式與澳洲城市的髮展規劃並不完全吻合。

如 Mandy 和小 J 所說,按照傳統的出行習慣,澳洲本地人大多數時候用不着共享單車,但被廢棄的共享單車卻給生活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給政府增加了治理成本和負擔。

澳洲媒體 The Age 報道配圖,攝影師:Joe Armao


相比之下,ofo 已經算是 “含着金鑰匙出生”。據 Scott Walker 此前表示,ofo 是首傢獲得澳大利亞政府運營許可的共享單車平台,此後又獲得了自行車權威機構——新南威爾士州(下稱 “新州”)自行車協會(bicycle NSW)的背書,因此也獲得了更多與地方議會、政府和自行車利益相關方進行合作的空間。

事實上,今年 3 月 11 日,ofo 還與新州自行車協會聯合舉辦了澳洲最大女性社群騎行活動 “Gear Up Girl”。

不過,在談到共享單車亂停放問題時,新州交通部長 Andrew Constance 卻直言不諱:“這些亂扔亂放的自行車就像到處被廢棄的超市購物車一樣惡心,它們必須被清理掉。”

就共享單車紛紛退出市場,新州州長 Gladys Berejiklian 也接受了澳洲媒體 2GB 的采訪。

“有(共享單車)公司說政府制定的規則桎梏了創新,那是他們自以為是。也有可能是人們根本不想用他們的服務,或根本不喜歡他們的運作模式。”Gladys Berejiklian 說道,“如果他們決定不再提供服務,無所謂——我認為我們有足夠好的交通網絡和選擇,即使沒有共享單車也沒關係。”

Gladys Berejiklian 還強調,共享單車是私人企業提供的服務,而非政府提供的服務:“我們會盡可能為企業提供創新的機會,如果有新的出行方式、有更輕鬆的方式,我們會讓這種選擇有實現的機會。”

然而,如今這種選擇實現的前景已經驟然黯淡。

ofo 繼撤出中東及以色列市場再撤出澳洲市場,未來在國際市場的表現仍待觀察。

與此同時,ofo 在中國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摩拜仍在澳洲市場堅持。

2018 年 7 月 11 日,摩拜澳洲宣布推出了電動單車產品 “E-Bike”,並髮了一則推特的推送,問用戶:“如果 E-Bike 能在爬坡的時候助妳一臂之力,妳會更經常用 Mobike 嗎?”

髮表評論

0
0
使用微信“掃一掃”
打開網頁後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0
 您已成功為本文點贊!
感謝您的參與
電梯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