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
 澳洲旅遊
 酒店預訂
 特價門票
 澳洲生活
 澳洲移民
 澳洲論壇
 澳洲同城

全球疫情福利比拼,澳中英美日誰更勝一籌?

新冠肺炎專題
來源:xkb.com.au
[時政新聞]     2020-09-30
隨着經濟全面陷入停滯,全球新冠危機果如所料引爆了自大蕭條時期以來的最嚴重衰退。而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各國政府關鍵經濟應對政策的追蹤調查顯示,澳洲的財政應對在髮達國傢中名列前茅。
悉尼歌劇院附近,一名路人戴上口罩。(SBS圖片)

隨着經濟全面陷入停滯,全球新冠危機果如所料引爆了自大蕭條時期以來的最嚴重衰退。而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各國政府關鍵經濟應對政策的追蹤調查顯示,澳洲的財政應對在髮達國傢中名列前茅。

澳洲的新冠疫情補助金額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雖遜於美國、加拿大和日本,但較西歐一些國傢和中國仍勝出一籌。

專傢指出,澳洲的疫情應對措施表明,就新冠病例數而言,該國所受的病毒影響輕於其他許多髮達國傢。但澳方未將一些弱勢群體納入福利計劃是“失策”。

獨立智庫格菈坦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會長庫克(Danielle Cook)在接受SBS采訪時稱,盡管澳洲的疫情福利對策是“精心設計的”,但也有“失策”,因為部分弱勢社群被排除在外。比如,臨時簽證持有者和短期臨時工就沒有資格申領補貼,這與新西蘭等其他一些髮達國傢大相徑庭。

庫克舉例新西蘭的疫情補貼政策時說:“它們(新西蘭)的企業產出在封鎖期間遭受了更嚴重的沖擊……但在工作和就業方面所受的影響較小。研究髮現,其中一大原因在於,它們(新西蘭)的工資補貼計劃覆蓋範圍更廣,將其他一些群體的納入其中。澳洲當時未有將其包括在內,是一大失策。”

但庫克女士指出,澳洲的福利計劃也有積極之處,即在人們還受雇時就提供工資補貼,而不是等到人們要找工作之時。她同時對計劃的統一性予以高度評價。

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經濟學教授奎金(John Quiggin)告訴SBS,雖然澳洲政府的初期應對措施大體正確,但也存在例外。“在一些情況下,它們在試圖解決處理臨時工問題遇阻,這反映出勞動力被“臨時化”的根本問題。

奎金還對政府削減尋工津貼(JobSeeker)的時間點提出批評。這一舉措將從9月25日開始生效。

“顯而易見,我們需要更多的財政刺激,這實際上與失業者不找工作的理由並不太相關……我們在開始削減尋工津貼之前需要政府出台長期的戰略,這在理想的情況下將成為承諾。而且政府應提出一種比尋工津貼或新起點(Newstart)津貼更高數額、更低懲罰性的福利措施。”

庫克也建議,澳方未來可提出一些旨在改革我們福利體係的建議。比如,新的員工補貼應穩定在比疫前更高的水平。“這可能不如(此前的)新冠疫情補貼那般多,但我認為每週至少要比我們目前的水平多出100澳元。”

那麼,較之於其他一些主要國傢,澳洲在疫情期間的福利應對措施是高出一籌,還是落於人後呢?


日本:21.1%

(SBS圖片)
(SBS圖片)

1月16日,首例新冠病例登陸日本。前首相安倍晉叁於4月7日宣布東京、埼玉、神奈川、千葉、大阪、兵庫、福岡等7縣進入緊急狀態,4月16日又擴至全國其他地區。

隨着疫情的緩和,日本從5月14日起逐步解除多地的緊急狀態令,5月25日全國都正式擺脫了緊急狀態。

身為世界第叁大經濟體的日本,在疫情期間的福利對策居於全球前列。4月7日,日本政府通過了針對新冠疫情的緊急經濟救助方案。這一攬子計劃耗資佔到日本2019年GDP的21.1%。

5月27日,日本又頒布了總額相同的第二輪援助方案,以便加大對企業和傢庭的扶持力度,並將撥款範圍覆蓋與衛生領域相關的措施。


新西蘭:19.5%

(SBS圖片) 

2月28日,新西蘭報告了首例新冠病例。3月下旬,阿德恩(Jacinda Ardern)髮現新冠病毒已在本土傳播後,隨即采取了第4級的疫情限制措施。

嚴格的封鎖令之下,新西蘭一度實現了連續百餘天本土傳播病例“零新增”,受到全球褒贊。但後來的第二波疫情,又使新西蘭在8月12日重陷封鎖限制之中。

到2023-24財年度,新西蘭疫情應對的總耗資達到585億新西蘭元,佔其GDP的19.5%。這些資金被用於醫療護理、旨在保護弱勢群體的社會支出、面向受到疫情嚴重影響員工的工資補貼、面向失業人員的收入救濟,以及對受影響的各行各業的補助。


加拿大:15%

(SBS圖片)

加拿大的經濟遭受了緣自新冠大流行和全球油價暴跌的雙重沖擊。

特魯多(Justin Trudeau)政府已頒布了價值約3170億加元的補助措施,耗資相當於該國GDP的15%。

這包括向傢庭和企業提供的2120億加元直接援助,通過延期繳稅而提供的850億加元流動資金支持,以及向衛生係統劃撥的200億加元,用於提升新冠檢測、疫苗研髮、采購醫療物資等。


美國:13%

(SBS圖片)


自1月份出現首例新冠病例以來,美國現已成為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傢。而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所承諾實施的纾困計劃,無論從規模和數額上,亦居全球之最。

其中包括440億美元用於額外的失業津貼和學生貸款的延期支付;4830億美元用於實施《薪酬保障和改善醫療健康服務法案(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 and Health Care Enhancement Act)》;預估2.3萬億美元用於實施《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y Security Act);1920億美元用於實施《傢庭優先新冠病毒應對法案》(Families First Coronavirus Response Act》;83億美元用於實施《防備和應對新冠病毒補充撥款法案》(Coronavirus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Supplemental Appropriations Act)。

總耗資相當於美國GDP的13%。


澳洲:11.2%

(SBS圖片)

澳聯邦當局已制定了價值1809億澳元的收支措施,撥款總額到2023-24財年將佔到GDP的9.3%。其中大部分的舉措都會在本財年度執行。

留薪(JobKeeper)工資補貼是其中最大一筆支出,佔其GDP的5.4%。

澳洲各州及領地政府亦頒布了財政刺激計劃,總額達到369億澳元,佔澳洲GDP的1.9%。這包括對企業的工資稅減免、對傢庭的補助,以及對醫療支出和基礎設施計劃的扶持。


德國:8.9%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西歐,德國實施的新冠疫情補貼計劃最為“慷慨”。

德國聯邦政府於3月和6月先後通過了兩項預算方案,它們的撥款金額分別佔到GDP的4.9%和4%。

3月份出台的纾困方案涉及保證醫療設備和醫院能力,提升短期工作機會、增進兒童福利,以及讓自雇者更容易獲得基本的收入補助等。

6月份的措施包括臨時減免增值稅,對傢庭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對綠色能源的投資。


中國:4.5%

(SBS圖片)


中國是全球最早遭受新冠病毒侵襲的國傢,從1月份開始就實施了嚴格的限制措施。

自疫情暴髮以來,中國當局頒布的纾困措施據估已達4.6億人民幣,相當於GDP的4.5%左右。

相關資金用於疫情防範和控制、醫療設備生產、失業保險、免除社保費和公共投資等諸多方面的支出。


英國:3.2%

3月11日,英國政府宣布了300億英鎊的財政刺激計劃,旨在確保經濟免受疫情的影響。

這些措施包括120億英鎊用於支持疫情應對,180億英鎊用於在股市暴跌時維持經濟運轉。

英國的新冠病例曾在四五月見頂,隨後持續下降。但在六七月緩步開放之際,疫情又呈現反彈之勢。

英國政府從3月23日開始實施了一係列的限制措施,包括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旅行限制、關閉企業和提升新冠檢測率等。

髮表評論